新闻动态

从汽车到卫星, 民企何以向“星”而行?
发布日期:2025-08-16 12:41    点击次数:173

8月9日凌晨,黄海海域,巨响震天,火焰喷薄,映红海面,“吉利星座”第四个轨道面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以一箭11星的方式成功发射。与此同时,东海之滨,星空智联的AIT(总装集成测试)中心爆发出欢呼声,造“星星”的人儿们炯炯有神,看着大屏显示一颗又一颗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满怀澎湃。他们告诉记者,自此,吉利旗下时空道宇公司已有41颗卫星在轨运行,距离星座一期部署完成又进一步。

“吉利星座目前的规划分为三期,一期共有72颗卫星,由8个轨道面构成,星座建成后,将满足全球无缝通信的要求。时空道宇是吉利星座的建设方与运营方,而所有的卫星则是由星空智联的卫星工厂制造、出厂。”时空道宇CEO、星空智联董事长王洋介绍,星座一期部署完成后,除了南北极之外,任何一个位置都会有至少1颗卫星过境,能够实现全球的物联通信,“星座二期和三期,规划了数百颗卫星,这些卫星也均计划在星空智联制造,可实现全球IoT-NTN物联通信语音通话服务和存量手机直连卫星通信。”

从特斯拉CEO马斯克投身SpaceX建设,到汽车狂人李书福以时空道宇与星空智联大胆“放卫星”“造卫星”,再到年初丰田汽车董事长丰田章楠宣布探索造火箭,车企为何次第投身商业航天?跨界的底气何来?又预备布一盘什么样的商业棋局?记者特别走入位于台州湾新区的卫星超级工厂——台州星空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年产500颗星

汽车基因注入航天制造

90年代,李书福“两个沙发四个轮子”的朴素造车论传扬一时。彼时,汽车技术被外资垄断,李书福此言是为“战略上藐视敌人”,但从战术上,他一刻未止追求科技,正如他所说“要掌握四个轮子、两个沙发必须练就基本功”,这才有了吉利汽车,才有了“蛇吞象”并购沃尔沃的奇迹,才有了如今的“吉利系”。

而今,行业内卷进入白热化,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成为汽车行业的兵家必争之地。何以实现?离不开全天候、无死角的通信服务,从目前的技术维度看,低轨道卫星无疑是最佳路径选择。

选择寻求产业链合作,还是自研自产自用?站在分岔路口,李书福的决定是——搭建自主卫星网络。一如他收购沃尔沃的初衷是为了安全,搭建自主卫星网络也是为了安全。然而,车企造卫星,能行吗?

王洋坦言,商业航天企业发展前期的确冒险,但技术创新从来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2021年,卫星超级工厂建成并完成首颗试产星下线;2022年4月,通过批量化制造的吉利星座首轨卫星顺利出厂,并于6月2日以一箭九星方式成功发射入轨;2023年12月,吉利星座第二轨卫星顺利出厂,并于2024年2月3日以一箭11星方式成功发射入轨;2024年8月,吉利星座第三轨卫星顺利出厂,并于2024年9月6日以一箭10星方式成功发射入轨……2025年,传奇续写。

图为吉利星座第三轨卫星与火箭合罩

正如王洋所说:“我们觉得,我们的终点会是很灿烂的。”他至今仍记得,成立时空道宇之初,他与李书福就曾探讨,中国传统航天产业已经足够出色,商业航天在此基础上要做什么?“它的颠覆性创新往往来自下一代科技或另外一个行业,这是我们在航天制造和汽车制造之间,选择的结合点,目前看来是比较靠谱的。”星空智联就是我国民族汽车行业与民族航天工业结合的典范。

俞敏洪在参观该工厂时也曾评论,这是特别美好的结合典范,“因为这种在民间力量参与之下的结合典范,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还可以创造出良好的商业模式,也拥有持续把技术科学研究的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能力。”

这座工厂突破了传统卫星制造的产能限制,实现年产500颗卫星,日产1-2颗卫星,卫星生产成本下降45%左右,为全球星座快速组网建设助力。同时,工厂通过采取柔性化生产方式,可以灵活满足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等不同型号规格的卫星总装、集成与测试,满足不同类型的星座快速组网建设需求。

打造“第四张名片”

兴业7亿授信托举民企向星而行

记者了解到,成立至今仅5年的星空智联是全球首个深度融合航天制造和汽车制造能力的卫星量产工厂,也是中国首个具备完整配套能力的商业卫星超级工厂。

图为吉利卫星超级工厂-工厂产线

“我们同时结合汽车产业的工业化、标准化、自动化的研发生产经验,打造了批量化、柔性化、智能化脉动生产线。”据星空智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除了“吉利星座”外,由星空智联承担制造任务的吉天星A-03星、吉天星A-01星分别在2024年8月29日及9月24日在山东附近海域成功发射入轨,今年1月17日,由星空智联制造的浙江首颗海洋卫星——“蓝碳一号”,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4)》统计数据显示,星空智联母公司时空道宇在2024年卫星研制数量榜单中,全球排名第八,中国排名第二,仅次于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看到台州湾新区从无到有,崛起如此卓越的企业,身为台州人的柯丹泓感到由衷自豪,而更令她骄傲的是,那一颗颗从台州上空掠过的星中,也有属于她的点滴助力。她是兴业银行杭州分行的客户经理,从最早8000万的厂房按揭贷款,到后续流动资金贷款授信、银行承兑汇票服务,兴业银行总计为星空智联授信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段双向奔赴的故事。

“兴业银行一直以来高度关心支持吉利的发展,与我们有良好的合作基础,所以当我们初创星空智联,在寻求银行合作时,首先就想到了兴业银行。”星空智联CFO坦言,本身吉利对卫星业务高度重视,在后续工程结款及流动性资金需求阶段,收到来自银行的橄榄枝也不少,“但兴业银行向来服务到位,积极主动上门服务,发现需求、解决需求。从企业视角来说,给我们节约了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

“台州向来有‘制造之都’的美誉,目前也正在全力打造专精特新示范城市。作为银行人,我们也希望能够提供更多助力。”柯丹泓谈到,她所在的兴业银行杭州分行始终高度重视科技金融,除与星空智联这类背靠大集团的科技企业合作外,科技金融的服务触角早已伸向了千行百业。据悉,兴业银行杭州分行现已建立了一个覆盖分行、地市行、支行三级的科技金融管理体系,时刻推进全省科技金融高标准建设。同时,杭州高新支行、杭州临安支行、温州乐清支行、台州玉环支行、嘉兴分行营业部五家机构挂牌总行首批科技支行,成为杭州分行服务科技企业的新触角和新探索。

正如兴业银行董事长吕家进在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所说:“(兴业银行)必须向产业、向先进制造业、向科技领域转变,形成科技、产业、金融‘新三角’循环。”5月,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获批筹建,成为首家获批AIC牌照的股份制银行,这也将让兴业银行在科技金融上形成新发展,从而保持优势,形成除绿色银行、财富银行、投资银行外的“第四张名片”。



相关资讯